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道德經

道德經,終於看完一遍道德經了。

道德經,有81章、五千多個字,雖說不多,但是卻從來不曾從頭到尾看完過。

這次看道德經是以章為一篇幅段落的方式來進行。先看一下經文,試著了解其意義。
然後再看兩個版本的注釋;這兩個版本一個是宋常星的註解,一個是明朝憨山大師的註解。
這兩位大師的註解真的很有幫助,能讓駑鈍的我多加一二的了解老子的意懷。

為什麼會想要讀道德經呢?
一個原因是因為短;另個原因是因為常常聽到引自其中的某些片段、或者是某些解釋,但自己這些年來也從未去了解過。拾人牙慧的感覺總覺得有點隔靴搔癢,於是才想自己找些空檔時間一章一章的了解。

雖然還不能完全領會老子的本意,但是總是向前走上一步了。

勉己以誌之!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花東 Day4 - 花蓮瑞穗

2010年1月24日,花東之旅的第四天,我們要在花蓮瑞穗附近遊玩,然後回台北。
1/24 瑞穗 → 瑞穗牧場 → 光復糖廠 → 花蓮市午餐 → 蘇花公路 → 國道5號 → 台北
這一天是四天三夜的最後一天了,我們的行程比較簡單,就在瑞穗與光復稍作停留,並且中午在花蓮市用餐後,就開上蘇花公路回家了。
另外,離光復糖廠不遠,還有馬太鞍濕地。不過我們這次並沒有前往,下次若有機緣,或可一覽。當地已經規劃了一系列行程,可以騎腳踏車逛光復糖廠以及馬太鞍。

用完早餐後,首先來到瑞穗牧場。

花東 Day3 - 台東、縱谷線、瑞穗

2010年1月23日,花東之旅的第三天,我們要從台東市走縱谷線,到花蓮瑞穗住宿。
1/23 台東市森林公園 → 鹿野高台 → 關山(環鎮&親水自行車道"全程") → 池上花季 → 池上火車站買素食池上便當(吉祥軒) → 瑞穗虎爺溫泉會館
在這一天的行程之中,鹿野的高台與大草原、以及關山全鎮的自行車道設計,最令人感到印象深刻。
我們今天的行程是北上花東縱谷線,而小朋友也可以親眼看看地理課本上的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而且是同時看到。

出發吧!這原住民文化會館位於民宿附近: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歷史劇場」

歷史劇場 - 痛苦執政八年
- 林濁水

看過了「大明王朝1566」,再看「明朝那些事兒」與「我是宋朝人」之後,對於歷史(也就是古人先人所發生過的事),心裡不自覺得湧起一陣陣的悲愁與無奈。

在利國利民的作為與權利慾望的暗潮之間,在理想與現實之際,在堅持與妥協的拔河之繩上,不同時代下,卻似乎有種必然發生的輪迴軌跡。
看歷史,彷彿在看一場戲劇、一場舞台劇,不同臉譜的人物交錯登場。在廟堂會議之中決定了萬眾生民的未來,在層層執行的操作運行之中,仁者視民如子、謔者視若如殂。而這一切,卻都牽動著看著重播的我們。
看歷史,總覺得有點距離感,這些已經發生的事,結果雖早已知,但若身臨其境去設想,仍不免為卑微者驚心動魄、為仁者讚歎不已。

果真聖人的理想真不易實現在人間嗎?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重逢,在世界盡頭」

重逢,在世界盡頭 A LION CALLED CHRISTIAN
  - 安東尼.柏克(Anthony Bourke) & 約翰.藍道(John Rendall)

這是一個讓人感覺溫馨的故事。
故事發在 1970 時,艾斯與約翰從澳洲來到英國。在倫敦一家百貨公司看上一頭小獅子,並且買下了牠,取名叫克里斯汀(Christian),並且開始了一起生活的日子。這當中,當然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畢竟,獅子並非像一般常見的寵物等級。

伴隨著 Christian 的快速成長,艾斯與約翰開始在想,那裡是 Christian 的歸宿呢?家裡?動物園?還是非洲大草原???

後來,得到保育單位的援助,開始了將 Christian 搬遷到非洲肯亞的艱難過程,申請、尋找經費、航空、適應長途飛行、適應其他獅群、獵食...

在 Christian 到達肯亞之後,相隔一年,艾斯與約翰又到了肯亞,他們擔心的是,不知道 Chrisian 還認不認得他們?會不會只視他們為一般的人類呢?這真是像父母的心情。

而這短片就是拍攝了相隔一兩年後的再會,Christian 出乎意料的反應: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于丹《莊子》心得」

于丹《莊子》心得
  - 于丹

記得上次也算看莊子時,是在高中時期吧!當時看的是蔡志忠畫的「莊子說」。

這次藉由于丹的莊子心得這本書,算是可以較為廣泛地來讀莊子,雖然還稱不上自己讀原典,不過,也比較多了解莊子的心聲。

莊子書中有許多人物外表上如一般人覺得有所缺憾,但內心卻是不為外表所困,仍能夠悠遊於天地之間。如"人間世"裡的支離疏,"德充符"裡的哀駘它、叔山無趾。
這許是提醒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不要被外表給迷惑了。外在看似殘缺,但卻可以無損於自己的價值,因為外在是次,而主體在人。
莊子善喻,常具深意。

這本書一開始,于丹題了一句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這句話細想也蠻有意思的,應該是莊子給作者的啟示吧!
就此分享一下作者的體會:
于丹:
我們今天常常說,人生要少走彎路。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沒有彎路可言。

人生的每一條路都是你必須要用自己的腳去丈量的。而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發現自己並且得到了確認。

莊子一書,待日後有緣,讀了原典之後再行報告了。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第五瓶血罐」

第五瓶血罐 The Fifth Vial
  - 麥可.帕默 Michael Plamer

這本長小說描述的是器官移植的醫學偵探、懸疑、倫理... 等情節。其中,最特別的是,在每個章節開頭必定引用自柏拉圖『理想國』的一小段文字。

先說在前,我不太確定我這樣的寫法,是否算是"此文有雷"(註:網路用語,意為文章裡有洩漏劇情之虞,提醒不想事先了解劇情的讀者可自行看完該書或 該劇後,再行閱讀。)。

為何要引用『理想國』的內容呢?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我是宋朝人」

我是宋朝人
  - 史式

繼上次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之後,這陣子又看了「我是宋朝人」這本書。
史先生現已八十多歲了,將他"一生"研究的宋史,寫成了「我是宋朝人」。
紮紮實實地,從趙匡胤開寫,一朝接一朝,一代接一代,一直到南宋最後一位皇帝,一直寫到文天祥殉國。紮紮實實,四百多頁。

一般來說,對宋朝的評價不離重文輕武、變法加黨爭,外族入侵以致南宋偏安。
而宋朝真的重文輕武嗎?王安石變法真的失敗嗎?史先生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是以,史先生給了這本書另外一個描述:一個超前王朝的故事。
在許多層面,是超前當時的年代,甚至可與今時相提並論的。有機會不妨看看--如果想要改變對宋朝的觀感的話。

看這類的歷史今述書籍,真的有如歷史倒帶、回到古時的感覺。人物一個一個重新浮上檯面,事件一次一次輪番上演。以著考證諸書的印證,以著現今史學的心得,不同於以往教科主流的詮釋,再重新檢視歷史舞台上每個人物的背景心境、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

歷史果真可以不死板,也果真有其原因。

再看看現今,有時也不脫古歷史的翻版。以古喻今,以史為鏡吧!

而,我們,也正在寫著歷史,在現今的每一刻。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百年思索」

百年思索
  - 龍應台

之前看龍應台的書,記得已然是高中的時候了吧!"野火集"剛出版,當時年少的我也買來看了,似卻似懂非懂,至今,印象也不深刻了。而這本"百年思索"中的龍應台,想當然已與廿十多年前不同了吧,昔今局勢時空、社會觀念也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了。
當時的"野火",沉潛至今的"思索",我想這已有了相當大的轉變。
這本"百年思索",讀起來是有點沉重的書,但是相較於時下所流行的簡化兩分語言,這本書更增添沉重數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因為這書裡,比較沒有"我要告訴你什麼是對的"、"是什麼就當如何"的前提與論述。書裡並不以情、利、禍來誘脅讀者、鼓動讀者來認同某些觀點,而是一種分享,一種分享思索近百年甚至歷史中類似背景之下的古人想法作法。
如此,對於習慣接受權威的詮釋或觀點的讀者,這本書讀起來就不顯得輕鬆了。因為,要自己思索,意味著要開始檢驗自己看世界的眼光、角度與成見了。而這自我檢驗,並不那麼地輕鬆。因為,我們大多只看到我們想看到的事情,只聽進我們想聽到的聲音。
而,真相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真的想要知道自己與世界的真相嗎?

先來分享一下書裡幾段文字吧!
我想作家也分為三種吧!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這是三個不同的層次。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開刀房裡的沉思」

開刀房裡的沉思 - 一個外科醫師的精進
  Better by Atul Gawande
  - 葛文德醫師

這本"開刀房裡的沉思",是 Gawande 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我也讀過,書名是"一個外科醫師的修煉",也是本好書。

繁忙的外科醫師,還能寫作出書,也真是難得。
更難得的是,Dr. Gawande 寫作的醫學相關的人文書,讀起來並不費力,而且相當引人入勝。專業的醫學執業經歷,卻另外成為書裡的背景素材;突顯出醫生、護士與病患之間的信任或質疑。

對於醫師初執業的熱情志向、到超時工作拉低平均時薪水平的漸冷心態,Gawande 也有深刻的描述;讀到"薪事誰人知?"這一章時,不難發現,原來,醫師也是人類的啊!

如果,醫師,這個職業曾經是你的志願,或是你現在所稱羨的地位以及看似極具意義的職業,這本值得一讀。或許,藉由 Gawande 醫師的"沉思",可以讓你了解,原來一般人有的困擾,醫師可能也不缺;一般人不易遇到的職場糾紛,現今的醫護人員多了許多醫療糾紛的可能性。

但是,熱情、使命、耐力、毅力、以及勇於改變、學習,這些,不論是醫師與否,都是可以納入己身的、而且必要的。
我想,這是 Gawande 也想要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也沉思之處。

對了,我想,除了沉睡的小五郎之外,應該沒有人希望,真的有外科醫師,在開刀房裡沉思吧!!

後註:因為旁邊有人吹著口琴,我的思路還真隨著琴聲,斷斷續續啊!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