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在 Books 的電子報中先看到了這本書的推廌報導,遂被蘭迪先生的樂觀所吸引。
他因為胰臟癌而將不久於世,他想留下些東西, 於是有了這最後的演講。
今天去賣場時,看到這本書的中文版已經出了,而且排在第一名;於是翻完它才離開書誌區。
“We cannot change the cards we are dealt, just how we play the hand.”
--Randy Pausch
我們無法改變手中的牌組,只能決定如何來打這手上的牌。
蘭迪想到, 可能只有他五歲的大兒子對這個爸爸還有印象,而老二、老三日後長大只能藉由傳說來知道他們老爸的情形了。
所以,蘭迪也想留給他三個稚孩一些日後可供成功的資糧,也想為他的教職告一個段落;但要講些什麼呢?於是,有了這場幽默、細細動人、回憶自己一生之出自內心的分享。
這樣子一來,三個小孩也有了帶子可以看到老爸的正面,永遠年輕的正面;也可以聽到老爸的聲音,不受挫的聲音。
裡面沒有什麼大的道理,卻流露著一種淡淡的味道 -- 他想分享他覺得什麼是重要的,關於人生。
有時,看了某一個段落,我會去想:為何一個不久於人世的人,要說出這件事來。
我想,蘭迪字裡行間一直分享著:要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有時雖然目前看來不可能。
如果有一個生命剰不到幾個月的人,對我說:我有些話想要告訴你時;我一定會豎起耳朵,心裡很想知道,什麼事情那麼重要到要在生前告訴我。
生死,生滅,來來去去;一直想要抓住永恆不變的東西,無論是身體、名、利、或者是永生,會不會只是心裡恐懼著未知死亡的一種投射呢?
會不會是要抓住一種不變的事物或觀念,來讓自己有個“不變“的生活目標呢?
而這種想抓住、或以為已掌握到一個“不變“,會不會讓自己在面對無常時,而打亂了一池春水呢?
我們也是一個蘭迪,在大造化的懷抱之中。
---------
books 的連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蘭迪原站 http://www.thelastlecture.com/
(其中 watch the last lecture 有演講的 video)
youtube 也有 : http://tw.youtube.com/watch?v=ji5_MqicxSo
謝謝!
回覆刪除看到有人留下意見蠻高興的, 但是卻是這樣的留言....
anyway, 雖說搬家的品質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聽完「最後的演講」後, 就會去想: 仁, 人之安宅也。要怎麼搬進"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