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別當正常的傻瓜」

別當正常的傻瓜
你買東西有沒有後悔的時候?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許多決策是否都是理性的呢?
這是本有趣的書,與"請你跟我這樣做"談的都是行為決策學,聽起來好像是門很深的學問,但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經常遇到。

例一:
今晚音樂廳有場你期盼已久的音樂會,票價不低要3000元,而你已在幾天前已買了票。晚餐後興沖沖要出門時,卻發現找不到票了,焦急的你心裡正在掙扎,該不該跑到音樂廳直接再花3000元買票進場。你的決定是?

例二:
仍是一場期待已久的音樂會,仍是3000元(這次幸運的是你沒有事先買票)。當要出發去聽音樂會時,突然發現有張價值3000元的賣場禮券弄丟了。這時,你還會不會花3000元去聽音樂會呢?

書裡提到,大多數人在第一種情況都選擇不再去音樂會了;但在第二種情況下卻很有機會去。客觀而論,面臨的都是3000元的損失,但卻有著不同的決定。這就是所謂的心理帳戶的陷阱。同樣的錢,但在不同的心理帳戶裡,人們對待的態度就不同了。

刷卡消費,購買慾望是不是會大於現金消費呢? 會不會只因不是手頭上現有的錢,而較大方的花費呢?

如果是薪水裡的 2000 元,與突如奇來的收入(或"橫財") 2000 元,前者是不是會傾向存款、或謹慎的花費;而後者是不是會覺得這是多餘、不在預算裡的,而較容易趕快花掉呢?
一張100元真的等於兩個 50 元嗎?
嗯,所以可能才想要發消費券,而不是以節稅的方式。

再則, 常發生: 買了沒用的東西嗎?
例: 李家夫妻打算買一套被子,賣場中有三款雙人被可供選擇: 普通、豪華、以及超大豪華。幾經考量,打算買豪華被。結果到了賣場,他們發現被子正在促銷,所有款式的被子售價一律降為 1000 元。這是筆大折扣,原先三種原價各為 1200, 1500, 1800。如果是你,你會買哪一款被子?

或許會覺得既然價格一樣,何不買原價最貴、折扣最大、俗擱大碗的超大豪華被呢? 也或許買了後幾天,都覺得蠻上算的。但用起來,因為超大的被子遠大於牀面,所以被緣總會垂落於地,用起來很不方便。過了幾個月,可能就後悔了。
由原先省了 800 元的高興,到一段時間後,使用物品後的難受,到底我們怎麼衡量要買那一種呢? 我們知道我們到底需要什麼嗎?

假使,當我們買幾十萬的新車時,如果這時又有個額外配備東東是千把來元,可能覺得趁新車一起買了。但當我們買幾百幾千價位的衣服時,如果這時有個近千元的配飾或另款衣服,我們要買的可能性就不太高了。同樣千元,卻有可能受著當時的花費金額,而產生了比例偏誤的不同感受。

當你花了很多心血在一件事情上而尚未見到成功的曙光時,你會因為已經堅持(撐了)這麼久了,而繼續投下去;還是會稍停腳步,再評估眼前與未來要投入的資本呢? 想要保本、還是想要脫手呢? 堅持到底的"美德"與勇於放下"過往包袱", 熟? 這裡面有著沉沒成本的陷阱。

損失1000元與得到1000元,那種影響較大呢? 往往失去一件東西的痛苦程度,要大多於得到同一件東西的喜悅。而這理性嗎?

以前大考前總會有很多的計劃與進度,但有時常常仍是在前幾天趕進度。這在計畫之初,是否過於樂觀或高估呢?



看了這本書,其實才發現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也是相對的,如果被落入某種情境,就容易進入了非理性的傻瓜陷阱之中了。

本質! 本質! 本質!!!
『看那看不見的東西,聽那聽不見的聲音...』

分享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