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三杯茶」

三杯茶
     Three Cups of Tea 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 & ...
         -- 一個早逝女孩的生命, 讓另一群女孩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哈吉.阿里(註: 科爾飛老村長):
「如果你想在巴提斯坦成功, 你就得尊重我們的方式。」
「當你第一次跟巴提人喝茶的時候, 你是個陌生人, 第二次你再喝茶, 你就是我們的貴客, 第三次你再和我們一起喝茶, 就已經成為家人。而對我們的家人, 我們會願意為他們做任何事, 甚至是死。」
「葛瑞格醫生, 你必須花時間喝這三杯茶。」

天空越暗的時候, 你越能看到星辰。 -- 波斯俗諺

沒有千鎚或百煉, 但水的舞蹈, 將卵石吟唱成完美。 -- 泰戈爾

每一位來訪的貴賓分別上台致詞, 除了葛瑞格以外。
塔拉說:「當所有貴賓不斷上台致詞, 葛瑞格靠著牆站在背景的位置, 手上抱著一個別人交給他的嬰兒, 那是我見過最髒的小嬰兒, 但他好像完全沒注意到, 他只是高興的站在那裡搖嬰兒。所以我跟自己說, 這就是葛瑞格的真實本性, 你要永遠記住這一刻。」(註: 在第一所學校啟用典禮時, 葛瑞格的太太塔拉如此回憶著。)
在低溫寒流來訪之時, 分享這本會讓人覺得溫暖的書 -- 三杯茶。

葛瑞格半途因事沒能登上世界第二高峰K2, 途中卻迷了路誤入了科爾飛村。
科爾飛村位於巴基斯坦, 地處喀拉崑崙山脈。
疲憊的葛瑞格受到科爾飛村莫大的接納與撫慰。臨走之際, 他向老村長承諾, 他要幫他們蓋所學校。
而這個因為登山迷途、感激的承諾, 卻成了葛瑞格往後一生要攀越的山峰和從事的方向 -- 為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偏遠地區, 建蓋學校, 可供女孩子上學的學校。

葛瑞格回到美國後, 寄出了580多封募款說明信件, 但是, 只有一位捐款, 尚.霍爾尼(Dr. Sean Hoerni)。一張一萬兩千美元的支票啟動了葛瑞格, 他開始行動了。

從買水泥、木材等建材, 到找設計師、建築師, 連絡搬運工... 等等, 這些都在人生地不熟的巴基斯坦要完成。
歷經波折之後, 建材終於到了科爾飛對岸, 隔著布勞度河。
摩頓森經由坐上水果箱經由纜繩渡河後, 見到了幾百人的身影, 他們正列隊等著歡迎他。而摩頓森的歸來, 讓村民相當的訝異: 他真的不同以往的登山客! 摩頓森真的信守承諾的回來了。

但, 下一個問題是, 需要有一座橋, 石頭橋, 可以將學校扛到村子裡的橋。
摩頓森又回到美國, 他再次打電話給霍爾尼, 得到了一萬美元的支持!

石頭、鋼索, 再加上堅持, 十周之後, 翻騰的布勞度河上, 摩頓森站在 284英呎長的橋中央放下了後一塊木板, 在歡騰的呼喊中, 橋完成了。學校的建材終於可以渡河了。
書裡這段的描述蠻生動的:
在八百英呎底下, 村民手中的燈火在布勞度河中央閃爍著。科爾飛居民興奮好奇的在橋上來回走著, 跨著這道將他們和寬廣世界隔離的天然障礙。
霍爾尼成立了中亞協會這個基金會, 由摩頓森執行, 為沒有機會受教育的貧苦伊斯蘭子民, 建築學校, 提供教育的機會。

在勘查地點、建立學校的過程, 遇到了許多問題, 如宗教忌諱、種族戰爭、官方漠視等等, 但也遇到了許多真誠的人的協助。
更且, 又遇到了 911 攻擊事件。西方國家與阿富汗、以及伊斯蘭教的關係, 緊張到了極點。

官方首先以火力軍隊轟炸了阿富汗, 試圖揪出政擊事件的首領, 至今仍無結果。但是, 武力壓制的結果, 許多當地無辜的人受傷, 也更造成對立。
摩頓森卻認為, 廣為當地貧窮的人建立學校、普及教育, 才是根本化解對立之道。而, 用於武力、軍隊的費用, 如果用來設制學校、聘請教師、購買教材, 早已足夠。

因為, 其實真正的敵人是無知, 而不是某個人、某群人, 或某個極端的教派。
如果, 因為受教育而能理性、能獨立思考、能視人如己, 那麼, 對立、仇恨, 就有"機會"減少, 甚至消弭。

套句伊斯蘭的用語, 如果阿拉願意!


摩頓森的勇氣很令人敬佩, 單純的心、真誠的行動, 無私的考量。
很多人會流露出悲憫的心, 但是, 要能夠長久持續付出, 當作一生的志業的人, 就不多了。
或許, 以"一時興起"來形容並不是那麼公允, 但多考慮到實際的生活、以及如果要做所遇到的困難與未知, 就讓人很容易怯步或再次進入觀望了。
我蠻佩服摩頓森這點的。

教育, 或許是脫離貧窮與無知的方法之一。世上有許多地方, 由於資源不足、地處偏僻, 而無法接受教育。
但, 有時也看看西方社會, 看看自己身處的社會, 教育雖然普及, 但也未必沒有問題, 也未必沒有"貧困"的問題。
權力資訊造成不平等, 無法不平等地看待每一個人、每一種人; 教育變成文憑的追求, 生計的保障。不同的教育程度, 似乎都有著其不同的問題。
宗教, 一旦偏離了上天、阿拉、上帝的胸懷, 易因自己覺得蒙上肯定而人間唯一, 遂就不同派別、不同宗教、不相信相同宗教者, 產生了敵對的心態。而,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的寬廣包容, 方是上天本懷。
主義, 信奉某種主義, 如果一旦深執了, 易排斥其他主義, 連帶著排斥其他主義的追隨者, 形成撕烈與對立。而卻以為自己堅守著真理, 捍衛了理想。而捍衛的是真理, 還是捍衛了自我的投射, 卻是難以觸及的話題。

這, 世界的衝突與問題, 到底要如何化解呢?
貧窮與饑餓、戰爭、經濟與剝削、宗教種族的對立戰爭、文明發展與消耗資源...
這大哉問, 我也無由解答了...
或許, 這些看似"問題"會出現, 有它們的意涵與啟示, 如果向內觀, 問問自己, 或許內心的聲音會透露出訊息。
而, 我比較可以確定的是, 如果我的內心裡, 對於不同種族、不同主張、不同宗教派別, 還有排斥對立的話, 我的週遭是不太可能出現和平的。甚至, 我可能也助長了世界的動亂。所以, 古有明訓: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末了, 套句波斯的諺語: 

天空越暗的時候, 你越能看到星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