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看神聽鬼」

看神聽鬼
  - 施寄青的通靈偵察事件簿

這本書可以了解施寄青君的文筆、思路、個性等等,也可以了解通靈(或宗教)這個主題下,其實環繞著其他息息相關的人性。
如:人們,在什麼樣子的心態下,會尋求通靈人士的協助?想要從通靈人士口裡,得到什麼呢?對於通靈人士的建議,又都會如何地來面對呢?
又如:通靈人士,用那些心態來從事這個工作呢?通靈人士所受到的指示,來自於何方神聖呢?


基本上,我覺得施寄青君這本書的立意,著重於"人"的本份,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對於神鬼通靈之事,並非完全否定,而是物以類聚 ,當事人有何心態,就自然會召應同質的通靈人士或神鬼,而往往也會聽下合乎自己心態的"建議"。
這是很好的提醒,可以是到醍醐貫頂層及的提醒。因為,解鈴還須繫鈴人,希望藉由別人或鬼神、抑或神通,來解決自己心頭上擔憂的問題,這有點像是請別人來解開自己設下的結了。
這本書對於有心於神鬼、通靈,或是風水,甚至是志於修行的人,或許可以看看。(至於看了之後,是不是有所感受或是有無受益,這就不一定了;有時是緣不相應,有時卻是與讀者當時的心態有關係。)

我蠻認同這兩段話的:
妄想在宗教的經典、禱告、儀式中找救贖,卻不願發揮所長,關懷周遭的人和回饋這個世界。

慾望創造了形象,所以敬拜信仰的其實是我們的慾望。
開心鎖的鑰匙,終究還是在自己的身上。
記得在達摩祖師這部電影中,有一段話:「你向我求法,卻不先反觀己心?」
是啊!為何不先問問自己:何以致此呢?為何不先反觀自己的內心呢?

書裡,還有幾段蠻發人深省的,茲節錄於下:
追求聖賢境界的人野心更大,因為俗世名利對他而言挑戰性不夠。

想要成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或想上天堂,這些慾念與世俗的一樣世俗。

宗教家... 他的興趣只是在於以指導別人的名義將自己內在的談話帶出來,他是將自己的垃圾丟在別人身心上。... 因為他的負荷太多,他將你的頭腦當成垃圾桶拼命倒進他的垃圾,這樣他才會感覺到抒解。

人老了,追求的是一心靈的平靜,冤家宜解不宜結,記恨別人只是禁錮自己的心靈,這又何苦呢?


如果一個人把債主當成造就者,何必畏因果。
我想,並不是以聖賢為效法對象、人生目標是錯的,而是志與行、心與行、知與行的同步、落實上有了不小的落差;也有是在心態上,因排斥污泥而只想志成蓮花,這樣的排斥心態產生了落差與分別。

人生在世,看似很長,轉眼也已數十年過去了,恩恩怨怨、人世情仇,是又如何?非又如何?豈非是非任人評添?要想杜悠悠之口,要想得眾口鑠金,得失又如何?而,終究自己圖的是什麼呢?

這本書末,附有宋朝呂蒙正的破窯賦,我蠻喜歡這一篇的體會與文意,相信五六十年代常看布袋戲者,對於"時也、命也、運也",應該相當耳熟了。我在網路上找了找,版本與書末所附或有不同,不過大意不離。沒有著作權的問題,我就附上全文,以這篇前賢奇文做為分享與總結了。
宋朝 呂蒙正

破窯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家雞翼大,飛不如鳥;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

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

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蘆,能作蜀漢軍師。

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生不第。

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

滿腹經綸,白髮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

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

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饑;

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

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達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秧;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

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

余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