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不太夠的人, 難免會去猜測別人現在怎麼想、別人怎麼看待我,也難免會在講話當中, 拐彎抹角、旁敲側擊、小心翼翼地, 說出自己要想說的話。
可以感覺出, 有種保護自己的心態, 似乎有種怕被拒絕, 很怕面臨衝突的場面。
或許, 從小被教導 be peace, 要和平, 要平和, 不可起爭執, 嗯, 還有溫良恭儉讓。
但是, 這樣的擔心衝突的發生的內心, 卻是害怕、略有自卑自貶自抑的擔心, 內心不是平靜的。
不卑不亢、來去明白, 坦然接受著自己好的與壞的, 接納自己青紅皂白的一切;
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一切, 又怎能容納百川地面對外在的衝突與平和呢?
人的價值不在一時, 不在擁有什麼, 不在什麼長相、有無學歷, 工作收入多少, 家庭美滿與否; 而是, 存在本身, 就是價值所在。
「人有南北之分, 而佛性本無南北」!!
這種言簡意賅的話語, 可以滋養內在的自卑, 可以逢事確立自我的價值, 這種與人與佛無二無別的價值。
在世上, 內心沒有恐懼, 才能漸漸發現世上的美好, 與上帝美意的安排, 甚至是不安排!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陽明山之面天山、向天山
這篇算是舊聞了, 那是四月底的事了。
先交待一下上陽明山的坐車行程是:
行走路線:
當時走著大屯山系時, 就想著再找時間來爬面天山與向天山, 所以才又有這次的行程。
這張是風光明媚的二子坪:

先交待一下上陽明山的坐車行程是:
捷運劍潭站 - 紅 5 公車 - 陽明山公車總站 - 陽明山遊園公車 - 大屯山自然公園當天是星期四早上, 那天等紅 5 公車的人之多, 真不是蓋的, 我還真的開了眼界。人行道外側排了數十人, 人行道內側排了十數人。問了內側隊伍最後一位同學, 原來, 外側是排坐位(大多是早起運動的年長者), 內側是排站位(多半是學生)。
行走路線:
大屯山自然公園 - 二子坪 - 面天山 - 向天山 - 向天池 - 面天坪 - 清天宮回家路線:
清天宮 - 小 6 公車 - 捷運北投站這算是第四次爬陽明山了, 第一次是騎機車到風櫃嘴, 來回擎天崗。第二次是坐車到冷水坑, 由冷水坑上七星山, 再下小油坑。第三次是坐車到百拉卡公路入口, 走進大屯山自然公園, 上大屯山、大屯西南峰。
當時走著大屯山系時, 就想著再找時間來爬面天山與向天山, 所以才又有這次的行程。
這張是風光明媚的二子坪: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生活十講」
蔣勳 生活十講
閱讀時, 彷彿對面正坐著蔣勳, 他侃侃而談、娓娓道來的談著, 也反省著他自己成長的過程。
有自信的人,充滿富足的感覺,總是安分的--做自己。這本書, 算是我從市圖開始借書以來, 第三本想要買的書(第一本是"第五十六號教室", 第二本是"雲水吟 - 禪宗溯源之旅"; 不過這兩本都沒有出現在這個 blog 之中。^_^)。
巴黎大學在啟蒙運動時期的宣示:你不能假設別人無知,我們沒有權利假設別人無知。
如果能讓等待變成一種態度、一種心態,它才會成為生活中的信仰,成為我們做為的人的新價值。
閱讀時, 彷彿對面正坐著蔣勳, 他侃侃而談、娓娓道來的談著, 也反省著他自己成長的過程。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路線之爭, 是嗎?
昨天在看「明朝那些事兒」, 看到了一句話:
平常的言語觸爭, 也是如此。往往說是為了路線、方向的爭辯, 為了保謢大家的爭執, 當下, 也要心明鏡照的看看自己, 是否是為了防衛擴張自己建立的城堡。
觀點、方向, 常常是我執我相的延伸、投射, 所以, 當"我"被侵犯時, 就會假借其他名義其攻擊別人, 假說是捍衛真理、捍衛正義, 其實是要保護自我、鞏固"我"。
放下"我", 要先能觀察到自己對事物、對權勢有了我的愛執, 從心愛的事物、習慣的權勢被牽動時, 我有沒有被引動、被滋養, 來觀察自己是否有了執著。
要不, 根深蒂固之後, 要出離, 恐怕就要下更大的苦功了。
觀點鬥爭是假的, 方向鬥爭也是假的, 只有權力鬥爭才是真的。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
平常的言語觸爭, 也是如此。往往說是為了路線、方向的爭辯, 為了保謢大家的爭執, 當下, 也要心明鏡照的看看自己, 是否是為了防衛擴張自己建立的城堡。
觀點、方向, 常常是我執我相的延伸、投射, 所以, 當"我"被侵犯時, 就會假借其他名義其攻擊別人, 假說是捍衛真理、捍衛正義, 其實是要保護自我、鞏固"我"。
放下"我", 要先能觀察到自己對事物、對權勢有了我的愛執, 從心愛的事物、習慣的權勢被牽動時, 我有沒有被引動、被滋養, 來觀察自己是否有了執著。
要不, 根深蒂固之後, 要出離, 恐怕就要下更大的苦功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