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轉載: 神的告示

轉載一封告示...

神的告示

神寫給你的一封信──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
源自 Simon Potter【上帝備忘錄】(The God Memorandum)的訊息
By 奧格‧曼狄諾(Og Mandino)

受件人:你
發件人:神

仔細聆聽!我聽見了你的低泣。

它穿越過黝暗的太空,透過層層雲彩,融於點點星光,最後攀上陽光之翼,直刺我心。

眼見野兔在羅網中奄奄一息,麻雀由溫暖的窩巢被打落,幼童無助地在水塘裡沈浮掙扎,我痛苦萬分。

記住,我聽得見你的呼號。保持平安,保持冷靜。

我了解痛苦之由.…..和治療之方,我為你帶來了解脫之道。

一封信 -- 無聲的愛


這是自己在 2003 年寫的一封信, 寫給一些好朋友。



Dear all,

一如我們,都會有著臨事時的感受,及直接生發沒有經過掩飾的情緒。

有時,還真是有點想不管那麼多了,就給他..........
而這是我們"目前"實在的狀態,也藉此來對外界訴說著我是誰,如同程式語言裡的宣告;也由感受與情緒來抒發內心的能量及訊息。
畢竟,許多累積讓我們有所壓抑,而只想脫口而出、也不想再掩飾什麼了。
稍後,靜下來之際,或許會打從心底浮出一句不好意思。
這或許談不上矛盾,只是想再重新宣告一下自己。
這是我看了以下這個小故事的感受。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自由寫手的故事」

自由寫手的故事
Teach With Your Heart
一位充滿熱情與理想的年輕老師, 用閱讀和寫作,
扭轉了150位桀驁不馴中學生的宿命, 讓這群曾被放棄的青少年,
以自已脫胎換骨的人生見證, 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來以像雷夫老師的老師並不多, 沒想到看到這本書, 這位古薇爾(Erin Gruwell)老師。

一位年輕的實習老師, 遇到了被遺棄的一群學生, 只因她心中不忍, 於是想盡辦法去體會學生的內心, 努力去了解學生的世界, 用著他們的語言, 以教育加上愛心, 讓學生及其內心, 可以離開陰暗的角落。

這是本令人感動的書。
你也會希望遇到這樣子的老師。

『我們都渴望能在世界上找到適合我們的位置。」

「爆米花報告」

爆米花報告
生活型態新預言
The Popcorn Report
這本書為何叫做爆米花報告呢? 因為作者的名字是 Faith Popcorn, 而作者幽自己一默之餘, 就將此書命名為爆米花的報告了。
這本書成書約於1990年, 書裡描述著未來將發展的趨勢, 算是一本趨勢預言書。

爆米花小姐談了十大發展趨勢, 其中之一就是繭居族的增加。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超極資本主義」

超極資本主義
透視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
Super Capitalism
-- The Transformation of Business, Democracy, and Everyday Life
瑞奇先生在這本書裡提出了為何中產階級漸漸消失的成因。

為何要關心這個現象呢?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一個投資分析師的告白 -- 華爾街牛肉場」

一個投資分析師的告白 -- 華爾街牛肉場
WallStreet Meat
年薪千萬、喊水結凍、低調神祕的投資分析師的真相
這是本書寫風趣的回憶書,作者安迪.凱斯勒(Andy Kessler)在一次機緣中,成了華爾街裡的一名投資分析師,剛好歷經了在網路投資興起、到如日中天、以及泡沫化的時期。
關於一名分析師如何對股票作出預測、推薦...,作者回憶的相當逗趣,因為不論多少時間的準備,隔天的事,誰也說不得準。
在一開始被給的目標是: 只要作出51%以上的準確率預測就可以了。乍看之下,一開始蠻難想像的,因為這樣的準確率怎麼夠。但細想,也是,股市也是人心匯集之處,如果有任可風吹草動,都很有可能引起一陣大騷動。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你是自己的天使,只有你能決定自己的未來!
而當你願意去做別人的天使,生命才得以豐滿!
這本書會動人,彷彿眼前有位親切開放的兄長,娓娓的對你說著話,訴說著了解自己,方能肯定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投入的未來。跌倒受傷後,再站起來,看到別人跌倒,想到自己以前也曾如此,自然而然就想伸手扶一把。
如同於 plurk 中,在自己的生命長河中,目前在那? 在做什麼? 在別人與自己交疊的生命長河中,交會之處又激揚出什麼呢?


學誰好呢?
不同的旅遊團遇到了,常常交換的是團費多少? 吃住那裡? 總共到了幾個景點?
有的領隊還會貼心的帶電鍋、煮稀飯以及醬瓜。有的領隊百般殷勤,禮數週到,更是幫客人提行李拿東西,百般回應著對客戶的要求。
嚴先生講述著他以前的歷程,他想要教導旅遊團員: 旅行的意義。看似廢墟的古蹟,或有其慘烈的血戰,或有其爾虞我詐的權力舞台,或是音樂文化的搖籃。一旦旅者來到與腦海景像重疊的地點,眼神、感受就不同了,不同於走馬看花的插旗旅遊了。
到底學誰好呢?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別當正常的傻瓜」

別當正常的傻瓜
你買東西有沒有後悔的時候?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許多決策是否都是理性的呢?
這是本有趣的書,與"請你跟我這樣做"談的都是行為決策學,聽起來好像是門很深的學問,但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經常遇到。

例一:
今晚音樂廳有場你期盼已久的音樂會,票價不低要3000元,而你已在幾天前已買了票。晚餐後興沖沖要出門時,卻發現找不到票了,焦急的你心裡正在掙扎,該不該跑到音樂廳直接再花3000元買票進場。你的決定是?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
Mad Cowboy
一個牧場主人生動刺激的生命歷程
狂牛症為何襲捲全球? 你還能安心吃肉嗎?
作者是霍華.李曼(Howard F. Lyman) & 葛林.墨塞 (Glen Merzer),這本書主要描述李曼的改變歷程。
李曼由父親手裡接下了祖傳數代的牧場,而當時他父親握住李曼的手,說了:『你錯了!』。因為李曼即將要將工廠式、集中式的現代管理方式進行牧場的改革。

他不斷地購進牛隻,不斷地擴張土地,產量也如可預測的數字般增加了。但其他的問題也出現了: 傳染病。於是李曼使用了抗生素...等藥物,因為大家是這樣用的。
直到有一天,李曼生病了 -- 脊柱附近長了腫瘤。突如奇來的惡化進了醫院,在開刀前一晚,他回想起了以前的土地,以前的土壤,他努力了很多年得到了什麼,卻又失去了什麼。

好運如他,開刀後復原了,但他已不是以前的他了。他決定改變了!
他開始了他的"綠色旅程": 他收掉了牧場,決定推動畜牧的安全管理辦法,也漸漸不再吃肉,並決定成為一位素食推廣者,而四處去談談現今畜牧業造成的影響、並宣導素食。

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李曼說他的敵人是以前的自己。李曼說,我們不知道我們吃的肉是怎麼來的,用了多了水資源、糧食資源,耗了多少土地、甚至污染了水源地、砍了雨林...。

書中的李曼說了自己的故事,也鼓勵想要嘗試素食的人,現在餐館、農場、超市已經都很方便可以取用到素食食材了。


這本書的確是種旅程,是李曼先生自我的內心旅程,也是本好書。

以書中最後的話來結尾:
如果我們什麼都帶不走,那麼唯一真正重要的,就是我們留下了什麼!
健康,就由一口開始;環保,也由這一口開始吧!

分享之!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我所看見的未來」

我所看見的未來
一個讓你繼續向前走的力量
一套讓台灣美而富的發展策略

這本書我不太知道要談些什麼,看完之後,不禁想到,如果嚴先生能夠成為部長官員的話,不知....。
嗯,還是按觀慣例,先來段書摘吧!


書摘

『寫這本書的動機,也是因為對生命種種無奈的理解和接受。』
我想,也正是因為如此,作者還是為此出了這本書,這本書談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不同角落,不論是城市、或鄉村,不論是西部或東部,不論是北部或南部,不論是本島或離島,這些不同地方的過去、現況以及未來。由當地的文化、現今之焦慮,談到或可怎麼著結合文化、觀光、飲食、人文、民俗..等等,而走向"未來"。
許是抒發心中的理想,許是檢視過去不再虛擲,許是種更深的期許。

要談未來,當然要先了解"我們的優勢在哪裡"。文化,是一塊土地的整體呈現,但也很難用文字描述出來;早上公園的太極拳手,也是一種文化。美食、溫暖民情、醫療技術、廟口民俗、山海平原,都也是文化的一種呈現。
而接下來,就是"規劃"了;不只如此,還要是"國際級規劃"。國際級規劃意謂著整體規劃,意謂著從立法、行政體系、到民間,從資源、土地、到心態、觀念,都有著一致的方向。而不是跟著流行,如同現在很多老街,雖然地點不同,但漸漸地賣的東西都相似了。
未來呢? 規劃之後,發展之後,剩下來的是什麼呢? 作者認為"友誼"才是最大的獲益,與世界為友,有友於四海。


To 嚴先生:
首先,您真是很用心,對於各地的特點如數家珍,各地的困境也瞭如指掌,對於未來,也有著不同的見解與期許。
這本畢業報告,份量著實不輕。就歷任相關行政、立法人員看來,可能不太好受;但,回顧並不是只為了要講出誰是錯的,因這已無法改變現況;回顧是為了現在、為了明天! 對吧?! 嚴先生。
我想,並不是沒有工作機會的地方,才需要發展觀光;觀光也不只是要為當地人民,找出一條脫離貧窮的出路而已。而是藉此了解自己的家鄉,如果不了解這塊土地,就不會去愛護珍惜她,就會如同失根般地伸展而已。
旅遊觀光,交流著旅人與在地人彼此間的文化,不知不覺的文化旅人,在地文化滋潤著旅人,旅人文化也刺激著在地人吧! 我想。


說實在的,無為草堂食養山房人澹如菊茶書院,書裡提到的許多地方,不好意思,我還真不曾去過,一定要找個時間去薰陶一下。
我思考著: 一定要去過國外,才知道自己這塊土地那裡特別嗎? 或許是,或許不是。
嚴先生看見的未來,我看見了嗎? 我不斷地如是想著。

我有件T恤上寫著: 一棵樹長大,要廿年。而種樹最好的時機,一個是廿年前,一個是現在。
分享之。

作者: 嚴長壽
borrowed from 台北市圖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