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孤獨六講」

孤獨六講
情慾、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 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 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當我們隨著新聞媒體喧嘩, 對事件中的角色指指點點時, 我們不是在聆聽他人的心事, 只是習慣不斷地發言。
Call In. 每個人都急著講話, 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

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 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對人性的無知, 才是使人變壞的肇因。因為他不懂得悲憫。

語言孤獨, 每個人都在說, 卻沒有人在聽。
語言本來就是兩面的刃, 存在一種弔詭, 一方面在傳達, 一方面造成傳達的障礙。

經由教育、文化、媒體, 不斷去壓抑另外一個人或一個族群, 就是暴力。
如果你可以細心地去觀察, 會發現很多暴力是來自社會大眾的「眾口鑠金」。

思維最大的敵人, 大概就是結論吧!
當前的教育仍是以考試為導向, 而試題上是非題、選擇題愈來愈多, 學生不需要思辨, 整個教育系統也沒有耐心讓一個受教育的人不立刻下結論。
一個命令一個動作, 不叫秩序。秩序應該是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意見, 但彼此尊重。
「不要做前面幾個, 也不要做後面幾個。」在群眾裡面, 我們會很安全, 跟多數人一樣, 就不會被發現。
在這本孤獨六講中, 可以感受到蔣勳先生的深度。
這種深度與其說是對孤獨的看法, 不如說是對於世俗習見的深刻反省。

而這反省, 常常是由衝突所引發, 尤其是心裡的衝突。
這是需要靜下來的, 靜下來先沈澱自己的情緒、思緒, 再靜靜地思索, 這樣子的看法做法, 是怎麼來的, 是唯一的方式嗎? 有沒有別種不同的答案呢?
而, 當衝突發生時, 弔詭的是, 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卻是需要勇氣。因為, 與眾不同。
難怪, 老子說, 知人者知 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強。

書中曾多次提及儒家至今的影響。
官方尊崇之後的孔孟思想, 影響至今, 其中是否有重新詮釋的可能呢? 原本各素其位, 但漸漸變成階級上的要求, 相互的要求下卻已漸漸遠離了孔孟夫子們的初衷。
所謂"君叫臣死, 臣不死不忠"的"鐵死律", 將道原本在天、在心, 轉化成忠於人、成就於上位, 由原本的志道、據德、依仁, 詮釋成了依人不依理。假託於孔孟之教傳, 形成階級、權勢、強弱、王道與霸道。
試想, 這些恐怕不是孔孟夫子當年的本懷。

孤獨, 也曾有人提過, 要品嚐孤獨。

我猶記得, 大一大二時椰林大道舞會, 舞曲搭配著人潮, 一波一波, 好不熱鬧; 而當時的我, 內心卻湧上一股濃烈的孤獨感, 或許是人潮之中找不到自己吧, 在當年有如遊子在外的年代。當時只是覺得對比相當的強烈, 熱鬧中的落寞心情。

不過, 蔣勳的孤獨, 並不是單指內心無人了解的寂寞, 否則可能就會出現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之嘆了。
孤獨, 比較接近可以獨立思考自己, 獨立思考地面對事情。
獨立思考, 意謂著不是全盤接受填鴉(姑且用這個詞吧!)來的想法, 而是可以抽離地去思索著果真如此嗎?
這其實跟教育的宗旨一樣, 不是複製, 不是 copy paste, 而是啟發, 而是孕育。
複製而來的言語, 如同鸚鵡學語, 那不是愛! 也不是真心的。如此一久, 我們都被麻醉了, 在教條、表面功夫下生活著, 被動地等著, 等到那一天累了、不想如此了, 或者是, 現在開始來孤獨看看吧。

如同克里希那穆提所說:
如果你不打算跟隨任何上師,你會感到孤單,那麼就讓自己孤單吧!
你為什麼害怕孤單呢﹖只因為你必須面對自己的真相,你會發現自己竟是如此空虛、遲鈍、愚蠢、醜陋、內疚和焦慮不安,一個微不足道的「二手貨」。
就面對這個真相吧!注視著它,不要逃避!你一想逃避,恐懼就趁機而入了。
雖是六講, 我覺得其實是一講: 面對孤獨。
或許, 一群人不太容得下不同的聲音, 體制至今或許也是如此;
然, 要逃避的話, 連小鳥聲音都會是煩悶的原因。

人生, 許多重大的決定, 往往在外面找不到答案的。

孤獨, 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 慘, ^_^, 因為德不孤, 必有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